蹭IP捞热钱,“电竞综艺”走不远

时间:2017-07-13

关键词:

《集结吧!王者》(后简称《集结》)据说是一档“电竞综艺”。但实际上,游戏的逻辑和综艺的逻辑,并没有在节目中被理顺并且共同运行。唯一的感觉是,《集结》是开发IP衍生品的黔驴技穷之举。

游戏IP衍生综艺,不一定有市场

爆红的《王者荣耀》,理所应当地成为被虎视眈眈的大IP,最新的衍生内容是电竞综艺《集结吧!王者》。《集结》前两期各自收获2000多万的点击量,但是考虑到号称过亿的游戏日活量,和目前爆款网综的平均水平,综艺在市场占有量上其实不敢恭维。

听上去是由明星偶像坐镇的电竞比赛,看下来却是披着电竞皮卖人设的吐槽秀。官方宣传是这么说的:明星们将“褪去光环”一较高下,四位明星队长选择队员团战,两队胜者将在KPL总决赛上最后对决。

明星光环摘了与否暂且不论,但是节目倒是把它的核心卖点“电竞”,摘得彻底。李诞旗帜鲜明地说“战场离我越远越好”,吴昕选队员声明只看颜值不看能力,田亮的内容基本围绕和队员叶一茜的夫妻梗。真正在意电竞本身的,只有铂金段位的胡夏。

综艺的看点无外乎两种。一种是节目环节设计的内在逻辑,决定了这档节目在先天条件上的优劣,即不论嘉宾的水平如何,节目至少不会崩盘;另一种是依托于艺人的表现,看点可能是明星介于真实与表演之间的临场应激反应,也可能是展现大明星不为人所知的普通面。可惜的是,《集结》在两者中都没占有优势。

除了队长选队员之外,整场节目谈不上有什么环节设计。打开赞助商的手机,一盘盘地开黑就是了。没有剧情的设计,又何谈收视的保障呢?与此同时,电竞本身就是一个很难从外在凸显嘉宾表现力的行为,明星们忙于迎战,所谓的临场反应无从谈起,也无法表现明星个人的特质。而对游戏本身也并不在行的艺人也无法表现竞赛中的看点,比如实力比拼、团队协作等等。于是,节目的最终的效果就是,如果你不认识这些艺人(其中的大多数的确名气也不大),你就好像围观了一场表现平平的在线比赛。

蹭热点只能“捞一把就跑”

把一个吸睛又吸金的游戏IP注意力不断拓展,是一门广告价值巨大的生意。以游戏为衍生品的综艺或者其他形式的节目,玩家们想看的依然是高手对战、学到招数,然后回过头去让自己的英雄上一个水平。反观本节目,让一群水平不高的艺人一边吐槽一边开黑,从节目效果而言无法满足娱乐需求和窥私欲,从电竞本身而言也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和社交需求。

游戏直播的观众更多是深度玩家,电竞综艺定位的更多是普通玩家。《集结》想打的是普通人的牌。但《集结》内容的纯粹度,又不足以形成话题,沉淀普通玩家。可能的改变措施或许有两种:第一种是将明星资源开发到极致,比如好好设计“胡夏”的招牌——毕竟是在艺人界有名的“游戏王”。再比如,吴昕这样外表甜美的女性玩家,和大家对女玩家的刻板印象相比,是契合还是颠覆?她本人的形象设定如果和《快乐大本营》的主持人形象如出一辙,那还有什么可看的?第二种是下血本模拟游戏场景,真正让观众看到“楚门的世界”——但恐怕只能搞成流于外在的cosplay

年初大火的狼人杀,能够让马东、蔡康永在《饭局的诱惑》里玩了又玩,甚至推出手游。其原因正是在于这就是一个比赛语言表达和现场表现力的游戏,让游戏的目标消费者和节目的目标受众相契合。

可惜《王者荣耀》的交流没什么尔虞我诈,衍生综艺请来的明星也显然不能扮演智商时刻在线、运筹帷幄的玩家形象。游戏的逻辑和综艺的逻辑,并没有在节目中被理顺并且共同运行。唯一的感觉是,《集结》是开发大IP衍生品的黔驴技穷之举。但是IP 转化率有多少呢?从目前的关注度和口碑来看,显然极其糟糕。或许可以蹭一波热钱,但绝对蹭不了第二波。



转自:网易新闻

近期赛事

热门视频

  • 守望先锋动画短片第1集 归来

  • 守望先锋动画短片第2集 新生 (猎空VS黑百合)

  • 守望先锋动画短片第3集 半藏源氏为何反目?

  • 守望先锋动画短片第4集 英雄